熱門文章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二水之旅----看見古早 part1

三台機車啟程了!
這一次準備往古色古香的二水,來穿梭時光,看見台灣的過去,了解二水的文化。




我們要前往時光的道路,在探索中古色古香的氣息,淨化了我們的身體,穿梭了時光,老舊的房子讓我想起光陰的故事。
這裡是二水火車站旁的街道。


走著走著看見一個很酷的招牌,上面的字吸引了我們,決定一探究竟!

當我們踏入這家手工醬油店,看見一甕一甕的罐子,我們好奇的奔向去觀察,緊接著醬油達人出現了!!


一位和藹的阿嬤,向我們解說醬油的製成,這一甕是還沒發酵完成的,上面白白的一層,不是普通的鹽,是挑選海鹽來製作醬油,這海鹽非常重要,完成發酵還防止發霉,阿嬤說這一甕還有一段時間,才可以把海鹽取出,在採取醬油。


阿嬤很熱情的又向我們介紹,這一甕是將海鹽取出後的情形,當阿嬤一打開蓋子,醬油的香氣直衝腦門,這就是純天然手工的味道,我們看見底部的醬油,阿嬤說這可是很珍貴的,1瓶的價錢是500元,但是這種純天然的醬油,這個價錢是公道的,製作的過程繁瑣又非常久,值得這個價錢,看到了這些黑豆,我們好奇的問,這個發酵過的黑豆可以食用嗎?阿嬤很直爽的說可以!順手把一顆黑豆塞在嘴裡,我們也一起品嘗這發酵的黑豆,這一口黑豆,雖然有點鹹但是豆子的味道環繞在舌尖,果然是天然的最好!


拜訪完了手工醬油店,與可愛的阿嬤道別,臨走前阿嬤還很熱情的邀請我們吃飯,但是不爭氣的胃,沒有騰出空間來,因為來二水前有吃了午餐。

接著我們又到處去溜搭,看見了在台北很少看到的建築【菸樓】。


在最上面的屋頂上有窗口,設計的目的,是在煙燻菸葉時,把熱空氣與煙排出去,但是在二水很多菸樓都廢棄了,我們有踏入內部觀察,很多的器具都不見了,我們靠在地人的口頭敘述,以前菸樓是如何在製作香菸。




二水的鐵道,等待著過客,有的是前往,有的是歸去。





這鐵道不是廢棄的,是還有使用的,無聊的我們來場噗鐵道。


聽到噹噹噹的聲音,是火車!  快閃阿~~~

正要離開二水的過客,我們向車上的車長,揮揮手道別。

還沒要道別呢!!

二水的故事還沒說完下一期在來share~









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台灣原動力


品牌背景
           台灣,被人稱為福爾摩沙,意指美麗之島。在這座島上存在著許許多多特有的物種,地理位置的優勢造就了多樣的生態圈,並成為台灣的一大特色。
      每個地區一定都有個什麼是自己獨有的,而台灣也是如此,讓國際知道台灣不是只有眼前看到的這些,讓大家重新認識這座依然的福爾摩沙。
台灣位在於北緯23.5度的副熱帶地區,台灣土地雖然不大,但是造就了台灣擁有多樣性的生態,能夠在短時間認識到不同的生態,這也是台灣一個賣點。

品牌動機
            台灣是位偉大的母親,不只孕育了我們,更創造了各種獨特的生命和樣貌,而我們卻從未留意,在這數百年來,失去的遠比我們想的來的更多。
           希望藉由這次的機會去挖掘台灣的美,回頭,並重新檢視,讓大家更認識且注意到這座島嶼的美麗,回到最初,找回那份遺失的美好。
           曾經一個機緣,我們站在世界的舞台讓眾人為我們喝采;如今一個機會,好讓世界再次為這座美麗之島驚嘆。

品牌目的
            台灣已經失去了太多發光發熱的機會,我們針對原生物種研究, 發現台灣的特有種特別多,台灣的物種密度高於世界平均,我們希望讓大家看到更多的生態,同時也利用已經失去的生態來提醒人類重視生態,讓人們了解到保護原生種類的重要性。

以保育的概念發揚物種的多樣性與生態維護,結合品牌推廣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文明的前進卻使得生態消逝,這不是大家願意見到的。

找回台灣原有的美,讓台灣人知道自己原來腳踩的是如此美麗卻脆弱的土地;讓每位經過台灣的過客願意再次重拾那份福爾摩沙的感動。





2013年2月24日 星期日

轉念,轉動世界,無限想念!



轉念工作團隊 
        
                 轉動世界,無限想念!



    團隊名稱「轉念」,一個念頭可以激發出很多方向,地球每天都在轉我們的大腦也不斷的運作,轉個念頭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轉動世界的真諦,激發無限可能,注入每一個創新的意念讓生活更美好!

    我們是三個對設計充滿熱情的人,我們希望藉由我們的思維來創新,並發掘更多的美好,台灣是我們的生長地,像母親般呵護著我們的土地,綻放台灣,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美,轉動的力量正式啟動!

灝澂

    設計,是為了讓世界更美好,讓人的行為更簡單,生活上大大小小的東西幾乎都是設計出來的,設計無所不在,對於設計我打從心裡的喜愛。

這次很榮幸可以參與「轉念」這個團隊,設計是我們共同的興趣,雖然過程可能會很辛苦,可能無法睡覺,但一切都值得,做出好的設計是我們的目標,因為設計讓我們聚集,因為設計讓我們有機會讓別人看見,一個念頭讓我們合體,設計就是如此的充滿魅力。


穎葳

      從高中開始就聽大人說設計是主觀的,不需要這麼努力,一直要我打退堂鼓,進到這個領域後,發現大人說的都是真的,但我樂在其中,因為我也主觀的活在做作品的樂趣中。當這一件事是你用盡全力完成的,你不會感到疲憊,反而興奮到不能自己。今天遇見我的夥伴,在他們身上看見了對設計的熱忱和不放棄的精神,也謝謝他們對我的認同。

      這次我和我的夥伴們要一起讓世界看見台灣,重拾福爾摩沙的美;再次讓全球見證美麗之島的驕傲。


子傑

        設計表面上是美好、風光,但是直到進入設計圈後,了解到做設計是不簡單的事。但是我喜歡沉浸在設計中,因為在一整個作業中,可以學到不同的知識,也能學習到自己沒有接觸的資訊,是讓我學設計中一個原動力,對設計是又愛又恨,常常沒有解決問題和沒有靈感去執行而煩惱,但是解決了問題、完成設計是一件很有成就感,我喜歡這種感覺,我會繼續走設計這一條路!

        在「轉念」這個團隊,我們來自不同的地區,而設計讓我們交會了,將我們對設計的熱誠、熱血,解放在我們的設計課題上,一起創造出好的設計,雖然我們在設計這個大舞台上,還是區區的無名小卒,但是設計這舞台,總有一天我們將會是舞台上閃耀之星!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墾丁沿岸-珊瑚的寶地

珊瑚礁岩,是海洋生態中最豐富且最繽紛的世界,生長的環境有著豐富的浮游生物和共生藻類。珊瑚礁的生態生物群之間共存共榮,形成一個複雜但美麗的社會,生物群對珊瑚有著很重的依賴,是別的任何生物皆無可替代的,當珊瑚受到破壞時,成千上萬的生物命脈也會跟著被無情的斬斷。


在台灣,非常著名的珊瑚礁岩地區非屬墾丁國家公園了,百萬年前,墾丁的珊瑚礁岩原在海底世界,五十萬年前海底板塊運動的緣故,促使珊瑚礁升致海平面上,加上多年的風化作用,漸漸發展出了獨特的地型景觀。




珊瑚礁岩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形地景,台灣處處皆是美,珊瑚礁岩必須要永續的存在,人為應減少垃圾廢棄物等,也應該在珊瑚礁岩區域做好措施防止泥沙淤積,礁岩是台灣最美的景觀之一,人們應合海洋共生共存,創作雙贏。

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海口人事物


    高美濕地在許多外人眼裡可能就是個擁有美麗夕陽、拍拍婚紗或有著可愛招潮蟹、彈塗魚的地方。但在這片美美沿岸上,不只有旅遊雜誌、電視說得這麼簡單。在都是岩岸地形的台灣,唯有西部的沙岸一枝獨秀。而其中之一高美濕地,更有著滿滿的內在美,高美濕地是中部最棒的自然生態教室,有著全台唯一紅白相間的燈塔,而愛著他的是一群知福惜福的海口人

    位居沿海的高美地區,如同台灣其他沿海地區一樣,在宗教信仰上呈現多元化的色彩,是一個宗教活動極為熱絡的地區。在高美地區的五里當中,高西里的文興宮是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廟宇,也是高美地區民眾信仰的中心。此外,高南里的永奠宮、高北里的開山宮,也都各有久遠的歷史,為其地方上的信眾所仰賴、膜拜。一般而言,沿海地區所供奉的神明,媽祖與王爺是香火最盛的神祇之一,高美地區亦然,而開台聖王鄭成功在此也廣為信眾所尊崇膜拜。




   「觀音佛祖回娘家」活動,可說是高美地區最重要的宗教盛事,已超過百年的歷史;農曆九月初一,高美地區五里子民趁農暇之餘,由文興宮到清水街上迎回紫雲巖觀音二媽繞境,這種迎觀音的宗教儀式前後歷經「安五營」、「拜溪頭」、「觀音佛祖五里繞境」、「擲爐主、頭家」及「過爐」,總計四天活動由五里分成四組輪流擔任爐主里,主辦一年一度迎觀音佛祖繞境活動。早期百姓生活較貧困且信仰堅篤,因此外出工作或出嫁他鄉的子女都會提早在農曆八月三十日晚上回到高美地區,參與迎觀音佛祖回鑾繞境的活動。 

       討海人傳承了媽祖的文化,而福海媽的故事和精神也漸漸進入了人們的心中。靠海維生、看天吃飯,雖然辛苦但一切知本知足。






料來源

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三仙台-三神高峰會


    三仙台未於台東縣成功鎮的東北方,游離岸小島和珊瑚礁海岸構成,島上奇石眾多,最著名的是有著三塊巨大的岩石,民間相傳八仙過海中的其中三仙,呂洞賓,李鐵拐、何仙姑,曾降於此島故命名為三仙台。

    三仙台生態景觀非常豐富,因人為干擾少的緣故,島上隨處可見琳投,台灣海棗,白水木、濱刀豆等濱海植物,是台灣研究海岸生態的重要據點之一,被列為自然保護區,也是花東海岸線海底最美麗的地方。

                                                                                                        呂洞賓

李鐵拐

何仙姑

台灣許多的地名,地景都含有著其背後的意義,以神話為名的三仙台是台灣著名的地方,也是觀光客好於參觀的熱門景點,以神話故事做為背景,融合中國傳統推廣台灣之美。


參考文獻:http://www.eastcoast-nsa.gov.tw/tc/travelinfo/travel/travel_area.php?place_name=%A4T%A5P%A5x&travel=2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野柳-石的饗宴

野柳地名由來

        野柳以前是海盜出沒的地方,這裡的人以海維生,因腹地有限,稻米缺乏,需仰賴大陸沿海米商供應,搬運途中背後的米袋常被海盜戳破讓米流出,隨後被撿走,因此米商在交談中常常很生氣的說:「又被『野』人給『柳』(偷)去了」這句話講久了,這裡就被稱為「野柳」。

        野柳,原稱野柳村,又以昔日野柳莊得名,亦為林姓所闢;野柳之命名由山地語譯音而來,相傳明代末年,有海賊盤據於此,掠劫船隻;地有龜嶼突出海中與雞籠島燭嶼成崎角之勢,或云明鄭北伐至此,龜嶼變作大龜,噴吐煙霧,為鄭軍以鉅炮擊斃之。

        關於萬里鄉的傳說,最主要的是集中在野柳這一带。野柳位於台北縣萬里鄉野柳村,是大屯山系延伸至海中的一個岬角,故有野柳岬、野柳鼻、野柳半島之稱。又因其形狀像一隻海龜,故又被稱為野柳龜。

野柳岬
野柳最著名的紅牌-女王頭

野柳地質公園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群仙女下凡到野柳來野餐慶生,有人切豆腐,有人洗香菇,有人熬薑湯,有人插蠟燭,不料,住在海另一邊的烏龜精看了十分嫉妒,便起身襲擊仙女們,嚇得仙女們逃之夭夭,其中一位仙女慌亂逃跑中不小心掉了鞋子左腳的鞋子就是野柳的仙女鞋,而右腳的鞋子聽說掉在宜蘭龜山島。慌亂中遺留下來仙女鞋、蠋台及一些貢品,後來都變石頭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些經過季風風化與海浪沖刷後,變得很形象化的各種石頭造型。之後,只要天氣特別惡劣時野柳岬便會有一股白煙冒起,村民就說:野柳龜又在喘息了(其實應該是氣流的關係)。

薑岩

仙女鞋

豆腐岩

傳說是薑湯

蠟燭岩



-------------------------------------------------------------

野柳地質公園,近年來很多外國觀光客都會到此地看女王頭,並且會順手摸頭,由於女王頭頸部,因為長期的風化侵蝕,已經變得十分脆弱,估計約不到15年即會斷落,若一旦遇上了大地震,強風,女王頭很可能就會因此原因而直接斷落,所以在此呼籲為了不讓女王頭加速侵蝕,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女王頭以存在四千多年,每年風化0.2公分,野柳是一個台灣很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是一個特色地質區,除了介紹其特別的地貌外,還能結合環保問題讓世界看到更多,讓美麗的風貌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