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地理特色
台灣早在1542年就已經站上了世界的舞台,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良好的地理環境獲得了福爾摩沙的美名。
位在地球儀上23N 121.5E的台灣,決定了台灣在世界舞台上得重要地位,四面環海和得天獨厚的氣候,讓老祖宗們以務農及討海來開始世世代代的傳承,知福惜福的個性在看天吃飯的台灣人身上表露無疑,這也是直得驕傲的一點。
臺灣擁有相當豐富的生物資源,全要歸功於擁有極多樣化、可供生物棲息的生態環境。台灣是一個位於西太平洋的一個小島,由於板塊運動的擠壓,造成了台灣地區特殊的地質與地形。比之於全世界,地形的多樣性與珍貴性,也毫不遜色。說明了這個小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地形特色。台灣主要的地形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
台灣的海岸
西部海岸屬於沙岸,多沙灘、潟湖、沙洲,海岸平直而單調。例如高美濕地。
東部海岸屬於沿岸,高山與深海相鄰,沿岸平原狹窄。例如三仙台。
北部海岸屬於沿岸,岩石岬角與海灣相間,是台灣海岸中最曲折的一段。例如野柳女王頭。
南部海岸也屬於沿岸,以珊瑚礁地形為主。例如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珊瑚礁岩
|
台灣附近的離島也是極佳的地質教室,例如澎湖群島玄武岩方山、金門的花崗岩地形、馬祖的海蝕景色都是相當奇特的地形奇景。
台灣文化的多元性
從台灣本土的歷史來看,最早的在地文化,應該就是原住民文化,爾後漢人陸續移民來台灣,帶來了中國文化,隨後歷經荷蘭人統治的荷蘭文化注入,中國明朝鄭成功入主台灣、清朝在台灣建立省治,加強了中國文化於台灣在地文化的主體發展,到日本殖民時期,也掺入不少的日本文化,及至中華民國政府來台,帶入了更多元的中國文化,到現在也有諸多外籍新娘、外勞、以及認同台灣的外籍人士等,都為台灣帶來更多元的各國文化。
參考文獻:http://www.ntnu.edu.tw/eec/eeq/41/eeq_4101.htm
http://talkingtaiwan.blogspot.tw/2009/08/blog-post_2613.html
-----------------------------------------------------------------------------
地理
台灣全島面積35,915平方公里,在世界上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島,雖然土地小可是五臟俱全的地形特色,擁有五大地形,就差在沒有高原這種地形,台灣擁有玉山這個高山,最高峰為玉山山脈主峰玉山,海拔達3,952公尺,不僅是台灣、東亞第一高峰,也使台灣島成為世界地勢高度第四高的島嶼。
台灣吸引外國遊客,不僅僅只是美食,台灣的美景,也是外國遊客想來台灣遊玩的原因之一,台灣不大,可以在短時間內,欣賞到各地不同的美景特色,台灣就像一座地質教室,台灣擁有很多特殊的地質、地形。
文化
17世紀開始有人前來作客,從那個時候開始台灣就展現了他的溫柔和包容,他開始接納原住民以外的民族,那份器度也一直延續至今,造就現今文化多元的台灣。
但在不斷的接受各方的文話下,是該回頭看看哪些是真正擁有的和台灣的本質
感恩與包容無疑是台灣最大的資產,希望帶領每個人回頭看見真正的台灣,也讓世界重新認識400年前這美麗的意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